投壶专访|肖卫民:五年,从首席科学官到基金创始人

  公司新闻    |      2019-07-15


        当你看了足够多的项目,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了足够的了解。你再面对一个新的项目时,会很快就能够判断这个项目在市场上的位置和价值。——肖卫民

 

 

     越来越多的投融资数据正在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信号——医健创投行业在扩容。资本的涌入、创业项目的增多,也让这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而医健行业的专业壁垒,让更多拥有科学背景及产业背景的人才拥有旁人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瑞享源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肖卫民就是在这一波医健投资大潮中快速成长起来的专业型医健投资人代表之一。

 

      回顾自己的投资生涯,肖卫民坦诚地说,最开始自己其实是处在一个专业本能指引下的懵懂状态中做投资,而到了第二阶段,基于前期的投资积累逐渐开始形成了个人的投资理念,能够根据市场情况有目的地开展主动投资。由术至道,这或许是大多数医健投资人的一个普遍成长路线。

 

 

 

从科学家到投资人

 

      投资人对于商业机会的嗅觉总是最敏锐的,在医健投资还未引起关注的时代,少数幸运掘到金矿的投资人发现了医健行业所蕴藏的巨大投资机会,决定开始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大规模开采,而这成为了这位在美国休斯顿大学深造的湘雅医学院博士踏入投资行业的一个契机。

 

      肖卫民二十余年的医学工作经验,十余年的基因组学及生物医学产品开发经验,八年新一代基因组测序/精准医学科的科研经验,让倚锋资本对他抛出了橄榄枝,2013年,他成为倚锋创投的首席科学家。

 


      肖卫民在JPM健康年会与项目方洽谈

 

      科研的经历和临床医学的背景是肖卫民投资生涯的第一个跳板,他说科研上的经历让他能够深度把控产品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风险,真正做到看懂看透,而对于临床医学的了解让其对产品的市场前景有一个更为准确的预判。后来他所创造的投资业绩证明专业确实能够带来价值。

 

 

 

专业本能驱动下的“懵懂”投资

 

      初入投资界,肖卫民坦言自己当时只具备医学知识,对于投资行业了解为零。当需要以投资人的身份反观自己浸淫多年的医健行业,寻找哪里是能获得的高回报的金矿所在,他只能从其对于医学专业的理解出发给出答案。“在医健行业,新药肯定是爆发力最强,回报率最高的的领域。”于是他将投资目标对准了当时还在萌芽的国内创新药。

 

      事实上,肖卫民的专业本能让他们抓住了国内创新药投资的先机。回顾历史,国内医药工业大致经历了“缺医少药”、仿制药黄金发展十年、创新药崭露头角三个阶段。21世纪初,以鲁先平创办的微芯生物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企业陆续成立,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这些国内创新药的先遣队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项目风险相对较小。而当时相对清冷的投资市场,让当时新药项目融资极为困难,也给了肖卫民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进行投资机会。

 

      “当时国内创新药进入临床的我们都在看,项目数量很少,我们几乎都筛过一遍”。在2013年到2016年初,肖卫民和他的团队伙伴先后锁定了微芯生物、亚盛医药、前沿生物、荃信生物、鸿运华宁等创新药项目,从其披露的一组内部数据看到,这些项目的当前市场价值已经得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

 

 

 

主动投资阶段

 

      三年的转型磨砺,期间肖卫民看了数千家企业,也完成了对于医健各细分领域的扎实研究。“以创业者为师能够让投资人快速成长,因为创业者才是这个行业的专家,通过跟他们的交流,能够让你对于行业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在专业认知的基础上,肖卫民开始对于市场机会的把握有了更深的体会。

 

      2016年国内创新药投资市场开始升温,国内创新药企业估值也随之快速升高。谈起当时的市场状况,肖卫民分享了他的一个投资经历。当时他非常认可的一家创新药企业在2015年底开启融资,当时的企业估值为3亿人民币,但是因为获知企业融资信息时间较晚,错过了当年的投资。当他在2016年再次跟进这家企业的新融资计划时,企业的估值报价竟涨到了20亿。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医药投资市场情况却与国内大相径庭。美国股市和生物制药公司在2016年1月到2月之间狂跌不止。2016年2月初,SPX已经下滑了10%,而生物制药公司股票ETF(代码IBB)更是直线下跌了28%。很多中小生物制药公司股价都拦腰斩断,惨淡的市场开始让许多美国企业把融资目标面向中国资本。

 


肖卫民与Centrexion团队

 

      观察到这个区域间资产价格的差异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肖卫民开始有计划地布局海外投资。这次的海外掘金计划让他再次占领先机,也让他成功地积累了宝贵的中资机构开展全球新药投资的经验。“刚开始进行海外项目投资存在好多障碍,比如海外项目的公开信息不完善,在进行交易时金融及法律上的不熟悉,最初只能通过一些团队资质以及过往的融资经历等外部的条件来侧面把控风险,但是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我们对于海外项目投资已经驾轻就熟。”2016年起,他先后投资了Resverlogix、Aridis及Centrexion,其中前两家企业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从执行者到掌舵人

 

      在第二个三年快要结束时,在投资行业摸爬滚打了五年光阴的肖卫民决定寻找更广阔的的空间,开始独自掌舵。2018年4月,专注于生物医疗健康领域的瑞享源基金成立。从一个执行者到基金合伙人,受到考验的不仅是专业的投资能力,更考验的是对基金资金的有效配置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在瑞享源会议室的一场沙龙上,肖卫民正在向与会者详尽地展示他所认知的医健寻宝图,“做医健投资首先选赛道,一定要选择成长性高的赛道。新药就是高回报高风险,但是我们的专业能力可以控制住风险。高端医疗器械,相对于新药整体回报会小一些,但是风险也会小一些。在2016年到2018年国内新药项目估值高的时候,我们主要看海外的创新药项目以及国内医疗器械项目以平衡基金的风险,我们感兴趣的是不同赛道里的第一梯队。”

 


肖卫民在分享基金投资风险控制流程

     

      肖卫民和他的团队过往在一线的具体而细节的实操经验,开始交织成体系,这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应对未来。“当你看了足够多的项目,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了足够的了解,面对一个新的项目,你很快能够判断这个项目在市场上的位置和价值。做风险投资需要在低谷时期入,高峰时出,在不同的时点可以从不同的细分行业及地域上配置资金。”

 

      医健创投圈里常有投资人调侃自己当初选择生物或者生命科学专业,是因为受到了“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的感召,而这句预言现在正在成为现实。巨大的健康市场需求所催生的生命科学投资热潮,也让科研学者有了成为投资人这一新的职业选择。医健投资是一个融合了科学、商业与金融的综合职业,而投资越往早期,对于科学素养的要求就越高,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专业型投资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肖卫民就是这股浪潮里最先成长起来的医健投资人。而随着这批科学家型投资人的成长,他们的力量也正在让这股医健创投浪潮涌动地更加持续与健康。

  

转载自《投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