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亿到60亿,谁在“狙击”首单科创板创新药企?

  公司新闻    |      2019-06-09

 

6月5日,资本市场迎来首批企业“赶考”科创板IPO,三家企业全部过会,其中就包括了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

 

作为“中国创新药的拓荒者”,微芯生物自2001年成立之初,就广受资本追捧。截至2018年4月11日,微芯生物已经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倚锋创投、同创伟业、礼来亚洲基金、德同资本等。据创始人鲁先平2018年透露,微芯生物的估值已达到50亿-60亿元。

 

微芯生物背后股东星光熠熠,另一面所折射的是,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的风口已迎来热潮。对于专注其领域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拥有快速积累财富的机会。

 

瑞享源创始合伙人肖卫民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他不仅依靠精准的投资人眼光成功“狙击”微芯生物,自身更是实现从医学科研专家到投资人的完美转身。

 

肖卫民 瑞享源创始合伙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美国休斯顿大学视光学院博士后,独立管理新一代测序实验室,美国癌症基因组计划(TCGA)的骨干成员。

20余年从医经验,10年基因及生物医学产品研发经验,8年精准医学工作经验,6年医学健康股权投资经验,评估过3000+生物医药创业项目,拜访过上100+家相关企业。

投资代表案例:微芯生物(估值60多亿,科创板上市)、亚盛医药(估值几十亿,拟港股上市)等,最高获得近百倍投资回报。

 

 

 

精准狙击微芯生物

 

近年来,大健康产业一直是政策和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元,到2030年达16万亿元。这导致医疗大健康产业被视为“蓝海”。

 

“医药是永远的朝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医疗健康产业没有衰退期。”瑞享源创始合伙人肖卫民如是说,这也可解释为什么大健康产业成为投资风口。

 

在此背景下,医疗服务、生物医药、移动医疗、以及传统医药产业,都在被资本重新审视和挖掘,寻找投资中的价值洼地。

 

为此,肖卫民不惜在生物医药领域打下“重拳”,相继参与并实施了微芯生物、亚盛医药、南京前沿、嘉兴凯实、和美奥康、荃信生物等二十多个医疗项目,接触评估过国内近千个生物医药创业项目、三百多个美国的生物医药创新项目。

 

微芯生物科创板上市获得受理就是最好的例子。肖卫民团队第一次接触微芯生物还是在2012年,经过一年多的考察期,决定投资。彼时,微芯生物估值约10亿元。

 

据悉,微芯生物专注于原创小分子药物研发,目前已形成了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内分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创新药的产品线。

 

作为国内知名创新药研发企业,微芯生物研发的西达本胺有太多的闪光点:全球首个治疗复发及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口服药物,全球第一个获批的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从医学科研专家到投资人

 

投资眼光如此精准,离不开肖卫民在医药行业的多年深耕。

 

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的他,不仅拥有二十五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10年以上基因组学及生物医学产品开发工作经验,6年新一代基因测序/精准医学工作经验,更精通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动物学、临床实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并对生物医药各个细分领域的历史、最新进展及技术细节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也就是说,在肖卫民医疗投资人身份的背后,其实是一名拥有深厚医学产业研究背景的科研专家。

 

对于从医学科研专家到医疗投资人的转变,肖卫民曾表示,这其实是机缘巧合,2013年回国,深圳有一家风投公司想招一个对医药很熟的人,后面他便联系上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职业性。做科研,他的职业性就是要严谨,要有专业精神,而做投资的话,既要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深入的研究水平,对投资人的商务能力也有要求。”在谈及两者角色转换带来的变化时,肖卫民这样说道。

 

 

以下是犀牛学院导师、瑞享源创始合伙人肖卫民关于医药投资的采访内容,请enjoy:

 

 

 

1、目前,中国的医药健康风险投资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肖老师:中国的医药健康风险投资才起步十几年,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从九十年代末起步到2015年下半年都是投资的冷门及低谷期,许多项目的价值被低估,尤其是创新药。

 

中国的创新药研发真正起步始于二十一世纪初,经过十几年的积累,这段时间,投资机构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缺乏专业的医疗股权投资机构,因此看不懂项目,资本不敢进入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领域。这也导致了这些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

 

2015年下半年医疗股权投资成为热门,进入了高峰期,一直到现在,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机会出现也会增多。这一阶段,大量资本涌入这一领域,从而大大抬高了项目的估值。

 

 

 

2、为什么大部分的投资机构都集中在仿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的投资,不敢轻易入局创新药?

 

肖老师:在医疗行业里面,创新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投资领域。一般的投资机构会选择仿制药或者高端医疗器械,是因为这两块跟其他的高新技术投资类似,对于专业要求没那么高,就是对专业知识有所要求。

 

但创新药对专业的要求就非常高,因为创新药的投资门槛和研发门槛都很高,创新药研发的门槛主要是由于它的专利保护,因为它的专利不仅仅是结构的保护,还有生产或者是各种适应症以及上市以后的一些行政保护,所以它的护城河很宽,门槛也很高。

 

另外,创新药研发的周期长,一般要十年左右,这就导致能进入的团队非常少。尽管近两年有些追风,但一些非专业的投资机构已经开始撤退了。所以在医疗健康投资里面,创新药比较特殊,然后仿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实际上是说比较能够把握的。

 

 

 

3、结合您过往的投资案例来讲述一下,哪些创业者更值得您青睐?

 

肖老师:我投过深圳微芯、南京前沿、江苏雅圣,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如深圳微芯,我们2014年投的,15年它的创新药就上市了。西达本胺可以说是中国抗癌史上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原创新药,现在他的抗乳腺癌的新药也即将获批,所以深圳微芯成功登陆科创板也是意料之中。

 

投资生物医药,团队是一方面,团队是否有背景、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更关键的是看产品。产品方面,一个是赛道的市场前景,二是蓝海市场。蓝海市场就是增量市场,所谓增量市场就是现在市场很小,但这是新兴领域,这个时候市场就带有预测性,所以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不确定性稍高一点。

 

 

 

 

4、医疗健康本身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一个投资赛道跟领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想要介入这个领域,存在哪些机会和挑战?

 

肖老师:创新药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不认为一般的中小企业能做。一般而言,做创新药的团队大多从海外回来的,而且都有一、二十年以上在国外药企做过中高层的经验。所以我觉得中小企业的创业者要看自己的背景,假如自己有新药研发的背景,是可以介入这个领域,但是不容易,一定要有团队的。

 

而在生物技术和医疗细节方面,我觉得起步比较容易点,因为医疗器械或者医疗服务、数字医疗这些方面起点稍微低一点,对团队的要求,对从业经验的要求,对资源的要求没那么高,所以很多在大学里面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的学者选择创业。

 

 

 

 

5、对于想在医疗赛道扎根下来的创业者,肖老师有什么建议?

 

肖老师:从几个层次来讲,第一个层次就是最开始创业,一定要搞清楚这个产品行不行?因为我知道很多创业者都是从自己最熟悉,最专业的东西开始的,而有些熟悉和专业东西,就像我们现在做科研一样,我肯定认为我做这些东西都是最好的,但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做投资的视角,跳出来看看是不是有市场前景?它的竞争品种有哪些?

 

最好的创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个中国割据的时候,这个时候出来,你才有机会杀出一条血道,否则别人已经形成市场规模,不管是从资源上,从销售上,市场上,还是从研发实力上,都是很难竞争过这些巨头的。

 

所以第一步的定位非常重要,我们经常给项目方进行定位,项目方自己也要给自己定位。

 

第二层次是开始做了,创始人和创始人团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专注。我们投资可以不要专注。投资是广撒网,但是做创业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你就要专注,你一定要想把这个事做好,再一个一定要有团队协作精神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是否是科学家创业。我一直认为科学家创业有很大的不足,科学家与企业家天生就是两个极端。科学家是要专注于一条路走到底,除了一些国家大工程以外,绝大部分科学是小科学。这种企业培养出来,一般协作精神和分享精神是不够的。

 

这个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不同,所以一旦创业,肯定是做企业,不是做科学研究,那么这个时候创业者尤其是创始人,他的协作精神和分享精神非常重要。

 

实际上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是做产品的,或者做销售出身的,但是到了后面又要有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或者是融资能力。这个时候是需要找合作伙伴的。你要找到合作伙伴,你就要跟别人分享,你要拿出自己的股权,打造稳定全面的团队。

 

 

文章转自:犀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