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首席科学家-肖卫民博士)
新冠疫情,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医疗行业包括投资有其固有的规律,这次疫情属于突发事件,对于相关检测试剂盒/设备、疫苗、治疗药物等的研发在短期内肯定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疫情很快会过去,这些热点也很快会过去,即使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也是在诊疗产品等相关领域有实力、有基础的企业有机会在市场上有所作为。所以不太适合我们这种专注于中长期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蹭热点。但是经过这次疫情,国家会在创新药、疫苗、体外诊断等医疗领域加大投入,社会大众也会对健康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对我们偏中长期医疗风险投资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疫情中的投资机会都是短期或者超短期行为,很不适合我们的价值投资逻辑;疫情后,如果像SARS一样不再出现,直接的投资机会肯定没有。只有当它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才有我们的投资机会。但一方面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既然转为长期斗争,也就回归医疗行业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我们也可以沿用我们几年来总结的医疗投资逻辑,沉下心来好好研究细分行业,找到高性价比的项目。
疫情后,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肯定会加大投入,但那主要是常规医疗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我们所关注的创新医疗产品还是要按照研发、注册、临床实验、批件、生产、上市等流程来。实际上,这次疫情暴露出我们的短板,主要不在硬件上,而是在软件上,即如何按照科学规律完善疫情监控,而不是以个人意志来决策。
循证医学可以说是目前现代医学的基石。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监管部门也是根据循证医学来对医疗产品进行监管的,尽管中国还有提高的空间。所以,我们投资医疗项目一定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我提出“临床刚需、创新驱动、数据为王、性价比高”的投资理念中,数据为王就是循证医学的核心。
对中医在治疗新冠方面怎么看?
无论中医西医,是否有效都需要提供客观证据,然后由政府药监系统组织的专家组根据客观证据来判断是否有效。
国内许多申称某种中药或者西药有效的文章,多是是由医生、研发者或者病人个人所申称的“有效”,不客观,不专业,不科学也不权威。这是从如何定义治疗“有效”的主体来看,或者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医生和病人等个人没有定义治疗有效的话语权。
其次,从证据本身来看,国内许多申称某种中药或者西药有效的文章,都是基于病人用药前后的比较,是不会被科学界或者权威监管机构所认可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包括新冠病毒都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轻中症(占新冠肺炎80%以上)即使不治疗自己也会好;其他重症病人如果能顶住呼吸衰竭,等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也能自己好;当然有小部分(新冠是不到3%)危重病人没顶住,就会死亡。对于危重病人,及时入院给予高流量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挺过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等待自身免疫系统战胜病毒,从而降低死亡率。从武汉与全国的死亡率比较来看,这种入院治疗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还是很有效的。
国内许多申称某种中药或者西药有效的文章提到的病例都是轻症,而且是治疗前后对比,这就完全不能排除是病人自己好的,即药物实际上没什么疗效,而副作用仍然有,不能让病人受益。
在评估某种药是否对新冠肺炎有效时,就必须有对照组,如不用药治疗的或者常规治疗的作对照;同时为了排除主观因素干扰,医生和病人都不能知道自己是用的什么药治疗,叫做安慰剂双盲对照。经过一定时间治疗后,将某种药物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看是否缩短了病程,或者降低了重症发生率、死亡率等等,才能得出某种药物是否有效的结论。
西方现代医学建立的这一整套疗效评估体系,是基于对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等的充分认识,以及大量临床实践的成果,即所谓循证医学,它肯定不完美,但是是目前最佳的选择,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和监管机构的认可与采纳。
“近年来,受中成药“限方”、医保支付受限、重点监控、修改说明书等政策影响,中成药“受挫”,市场占比逐年下滑,中药注射剂已呈现负增长。”
这说明中国这几年是在逐渐采取我上面提到的现代科学评估药物是否有效安全的标准,那么许多中药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当然,真正安全有效(按照一定的标准)的中药是会留下来的。
“不过,随着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显现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多个中成药入选诊疗方案,其命运或将迎来转机。”
我看了许多报道“中医药或者某些西药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显现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文章,它们都是用药前后对比,缺乏对照组下”有效“的结论很缺乏证据,不能排除:1. 病人是自己好的(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这种情况下中药有“贪天之功”之嫌;2. 安慰剂效应;3. 高流量吸氧、静脉输注营养物质、抗病毒西药的使用等等其他治疗起的作用,中药只是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选择,如果说功劳都是中药的,有狐假虎威之嫌。也就是说按照现代科学评估药物是否有效安全的标准,它们都远远不合格。
”自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地推动中医药及时全面深入介入诊疗全过程。2月20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表示,新冠肺炎的救治实践显示,中医药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段话说明,说中医药治疗新冠有效,能够进入治疗新冠的指南,多半是长官意识,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可以说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我相信等疫情过后,还是会回归事物发生的本质、医学发展的本质,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是会吃亏的,疫情前期预警不及时,已经受到了惩罚,看来还是没有吸取教训。
看来,现在是许多药企抓住这次”机遇“,自己定义自己的药有效,把业绩做起来。我想这应该只是昙花一现。当然zf在特殊时期,没有按照正规的科学途径、凭着个人意志定义”中医药治疗新冠有效”,也给了这些药企这样的好机会。
从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转归看免疫系统是如何与病毒战斗的。
我们的免疫系统类似一个国家的军队:1. 当小股敌军(细菌病毒)入侵,由边防军就可消灭。边防军就类似我们的皮肤、粘膜、纤毛、粘液等屏障系统以及局部白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是第一道防线,反应很快,能够马上抵御病毒入侵。这时炎症反应局限在感染的局部,如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是为轻症;2. 如果大股敌军来犯,边防军抵挡不住了,全国其他战区的野战部队就要赶过来支援。就如同我们血液中的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在感染的局部聚集,参与对病毒的战斗,这时局部炎症反应加重,是为中症;3. 如果敌军太多太强大,就要进行全国总动员,开动战争机器,以举国之力进行战斗。这就像人体的骨髓开始大量产生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大量聚集在感染的局部并且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杀灭入侵者,但是这种杀伤是非特异性的,也可以损伤自身细胞,类似于战场在国内,子弹炮弹不长眼, 不可避免伤及老百姓,这时肺部损伤加重(既有病毒又有炎症反应引起的损伤),是为重症;4. 如果这时军队权利过大、纪律不严、滥杀无辜,就会把整个国家给毁了,这就类似触发了炎症风暴,大量炎症介质产生并且入血,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和衰竭甚至个体死亡,是为危重症;5. 如果我们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抵抗住病毒的进攻又没引起炎症风暴,等一周左右骨髓就能生成大量B淋巴细胞,后者产生能特异性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进行精确打击,就能彻底击溃病毒,取得最后胜利。6. 还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病毒占优势,引起肺部损伤过重或者病毒入血导致其他器官损伤,而死亡;二是有心血管、癌症、慢阻肺、肾衰等其他基础疾病的病人,一个小感冒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有些炎症风暴是非感染性的,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重症胰腺炎等等,早期是自身坏死组织细胞入血触发炎症风暴。外来的细菌病毒和自身坏死细胞碎片都能触发炎症反应,只要不严重就可控。
抗自由基治疗是否有效?
自由基只是免疫细胞炎症反应的产物之一,杀细菌病毒的同时也损伤自己的细胞。而炎症过激反应时产生的大量炎症因子才是导致自身细胞损伤的主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抗自由基治疗很火,我所在的湘雅病理生理学系也蹭过这个热点。后来发现抗自由基对疾病的治疗没什么效果,也就冷下来了。现在趁着疫情什么都来蹭一下热点了。
白介素6跟白介素17似乎有机会,托珠单抗可以试试?
早期使用也许有些用,但是炎症风暴一旦启动也是螳臂挡车。想想常见的炎症介质有几十上百种,光白介素就有二十几种,还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各种趋化因子等等。等于是千军万马杀过来,托珠单抗仅仅能歼灭白介6这一千人队。
托珠单抗用于预防Car-T的炎症风暴效果很好,是因为Car-T引起的炎症风暴远远没有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复杂:Car-T的炎症风暴起点是T细胞过度活化,白介素6是其主要机制;而病毒感染的起点是病毒,在不能及时清除病毒的情况下,身体的各种免疫细胞均被激活,包括白细胞里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NK细胞,甚至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等均被激活,T细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仅仅用托珠单抗来抑制白介素6从理论上来说效果会很有限。
当然,这都是我从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进行的推测,具体到每个病人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还是要通过临床实验来证明某种治疗是否安全有效。
病毒是由蛋白、核酸和脂质双层等组成。各种酶和蛋白在36-37度的体温时活性最高,所以病毒在体内宿主细胞内复制最快。在体外由于离开了宿主细胞,病毒没有复制,只有“保存”或者“存活”。而蛋白、核酸在体外的保存,温度越高越容易失活。另外,夏天太阳紫外线厉害,使室外病毒更容易变性失活而大大减少。高湿度可使病毒传播距离减小,这些都可以减少传染。
-
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 美国癌症基因组计划TCGA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
24年医疗健康行业及6年金融投资行业工作经验
-
对国内外医药开发和研究均有独到深入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